訂閱電子報
「114年模範環境保護專責及技術人員遴選」活動開跑,報名自即日起至114年5月6日止,歡迎環保專責人員踴躍報名參加,拿大獎,享榮耀!
環境部為激勵環境保護專責及技術人員,樹立良好典範,共同推動環境保護工作,辦理「114年模範環境保護專責及技術人員遴選活動」,遴選相關資訊如下:
一、參選資格
(一)依環境保護相關法規規定設置之下列現職人員:
1.空氣污染防制專責人員
2.廢(污)水處理專責人員
3.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專業技術管理人員
4.廢棄物清除、處理專業技術人員
5.環境用藥製造業、販賣業及病媒防治業專業技術人員
6.室內空氣品質維護管理專責人員
7.土壤污染評估調查人員
8.健康風險評估專責人員
(二)最近3年內未曾獲得同一類別獎項。
(三)環境保護專責及技術人員本人及其任職機構,於遴選年度前1年至遴選期間內,無違反環保法規而受處分。
(四)至遴選報名截止日,依法規設置於該機構為參選類別之環境保護專責及技術人員連續滿2年以上且目前在職。
二、遴選相關資訊及報名表單請至本部國家環境研究院「環保專責人員交流園地網站–最新環保政策–文宣政策宣導–114年模範環境保護專責及技術人員遴選活動」項下下載
(https://gov.tw/out)。
三、遴選報名方式:
(一)採網路線上報名者,逕向國家環境研究院報名參選,報名表電子檔(需簽名並完成用印),線上報名網址:
https://reurl.cc/3D3mOj。
(二)電子檔寄送任職機構所在地之直轄市、縣(市)環境保護機關,轉送國家環境研究院參選(報名日期以郵戳為憑)。
四、為使有意參選者瞭解本年度報名作業及填表方式,本部國家環境研究院預定於114年4月8日(星期二)下午2時30分辦理視訊說明會(視訊連結:https://meet.google.com/odk-vgoe-ppj),請有興趣者可報名參加,報名網址:https://reurl.cc/4LRRVY。
誠摯邀請符合資格者踴躍參選,贏得專業人士的驕傲!
參選事宜諮詢,請洽本遴選活動委辦公司:
豐鏵環境科技管理股份有限公司(02)27230355轉211,洽曾先生,信箱:epti@fusion-tw.com.tw。
環保專責人員在職訓練~經費有限,請及早報名!!~
「環境保護專責及技術人員訓練管理辦法」於109年7月1日修正後,依法設置之各類環保專責人員應於設置(登記)之次年起算2年內應完成在職訓練。經設置(登記)為環保專責人員者,請至國家環境研究院環保訓練管理系統網站(https://record.moenv.gov.tw/NERAWEB/Voucher/wFrmRecent.aspx)「近期開班資訊」點選「在職訓練」,並選取所需類別報名。
為減輕專責人員負擔,現行參訓費用由環境部各類基金支應,專責人員無需另支付訓練費用,本年度若經費用罄,則由參訓學員自行負擔。
其他詳情亦可就近洽下列在職訓練機構:
台灣空氣品質健康安全協會
(02)2761-7811
國立中央大學
(03)422-7151轉3466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03)591-2571
東海大學
0911-576898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05)536-2023
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
(06)208-0355
國立中山大學
(07)525-0139
●法定何時要上在職訓練?
依「環境保護專責及技術人員訓練管理辦法」第23條:「經設置或登記為環境保護專責及技術人員者,每2年應完成在職訓練至少6小時,其中政策法規類課程不得少於3小時。
中央主管機關得視需要,調訓環境保護專責及技術人員,其無正當理由者,不得拒絕。
環境保護專責及技術人員因故未能參加前項調訓者,應於報到日前,以書面敘明原因,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延訓」。
第23-1條:「前條第1項所定每2年期間,於本辦法中華民國109年7月1日修正施行後,就環境保護專責及技術人員執行業務事實發生年度之次年1月1日起算;修正施行前已設置為環境保護專責及技術人員者,自110年1月1日起算。逐年以年度計算之連續2年,其設置期間未滿1年者,仍以1年計。但逐年以年度計算時,設置年度未連續者,不在此限」。
●舉例說明:
(一)甲自109年9月15日設置或登記為環境保護專責及技術人員,於111年3月15日離職,甲之設置期間,跨越110年、111年二年度,甲應於111年12月31日前完成在職訓練至少6小時。
(二)乙於110年9月15日設置或登記為為環境保護專責及技術人員,於同年12月15日離職,復於111年1月15日設置或登記,於112年12月15日離職,乙之設置期間,跨越111年、112年二年度,乙應於112年12月31日前完成在職訓練至少6小時。
(三)丙自105年9月15日設置為環境保護專責及技術人員,且設置情形持續,丙應自110年1月1日起之2年期間內,即應於111年12月31日前完成在職訓練至少6小時;以此類推,每2年應完成6小時,下次應完成時間為113年12月31日。
序 號 | 類 別 | 法 令 |
---|---|---|
1 | 命令 | 環境部令:修正「溫室氣體認證機構及查驗機構管理辦法」部分條文 |
2 | 命令 | 環境部令:訂定「自願性產品碳足跡核定標示及管理辦法」 |
3 | 行政規則 | 應回收廢棄物回收處理業專案貸款信用保證及利息補貼實施要點 |
4 | 命令 | 環境部令:修正「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辦法」,名稱並修正為「環境部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辦法」 |
5 | 實質法規 | 環境部公告:訂定「事業應盤查登錄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排放源」,自即日生效 |
環境部與全球永續賦能倡議組織(GeSI)簽署合作備忘錄 共創綠色數位與淨零新契機
4項林業類型溫室氣體減量方法作為推動綠碳動能
一、前言
台灣擁有全球領先的晶圓製造工業,這些大型晶圓代工廠每年生產數百萬片計的晶圓。這類規模越大的工廠,異丙醇(isopropyl alcohol, IPA)的需求量越高。最近十年來隨著製程技術與複雜度的提升,越先進的製程節點要求更高的製程控制和清潔度,使用IPA的消耗量也會相應增加。因為在更細微的製程中,任何污染或微小的缺陷都可能對晶圓的良率產生重大影響。以下是晶圓製程中產生異丙醇廢水的來源:
以下是異丙醇(IPA)廢水對於生物及環境的危害:
雖然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的評估異丙醇(IPA)並不被歸類為人類一級致癌物質,但長期接觸異丙醇仍可能對健康造成其他影響,如神經系統問題。目前,台灣科學園區管理局的污水排放標準並未將IPA明確定義為有毒物質管制。然而,在半導體製程中,IPA廢水與其他氧化性物質(如雙氧水)混合,會產生二次污染物丙酮,丙酮被列為科學園區工廠廢水納管的列管物質(科學園區工廠廢水納管標準,111)。因此,對於IPA廢水,我們需要採取適當措施,以降低對環境和生物的潛在危害。
由於台灣許多建廠超過十年以上的半導體工廠受限於設備或土地利用,現有的廢水處理設施難以升級,無法有效應對生產製程中IPA的處理需求。因此,本文研究一種高負荷,且佔地面積小的生物處理技術,旨在解決半導體工業中IPA排放問題。
二、關鍵技術介紹與研究方法
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MBBR (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技術,依靠曝氣池內的曝氣和水流的氣液交互作用使載體處於流化狀態,這使得MBBR發揮附著生長膜和懸浮污泥的的雙重優勢,因為槽內流動化的懸浮載體與廢水頻繁多次接觸因而被稱為「移動的生物膜」。MBBR的特點包括:與傳統活性污泥處理法相比,無需佔用大量空間且具備高負荷的處理效能;應對負荷波動的能力強;不需要污泥回流;生物污泥脫水容易,且人工管理簡單。MBBR的關鍵技術,主要利用懸浮載體表面孔穴馴養微生物族群,再形成強韌的生物膜以對抗環境的變化。
本文採用市售聚氨基甲酸(polyurethane)(俗稱PU泡棉)作為生物載體,填充於MBBR槽內,進行實廠IPA廢水的連續通水實驗。所選用載體的規格如下:空隙率大於97%;乾比重約為0.95;密度處於25 ~35 kg/m³範圍;表面積 ≒ 3,000m⁻¹,每個MBBR槽中載體填充率設定為 30%。
圖2-1為實驗流程,實驗設計為兩個串聯的MBBR槽,其中前一級生物A槽的原水停留時間較短且食微比(F/M)較高,使微生物細菌處於對數生長期(log phase)。這樣可以創造出A槽中細菌族群佔優勢的條件,以達成快速分解有機物的目的。後級生物B槽則分配較低的有機負荷及較長的原水停留時間,促使細菌進入穩定期(stable phase),此時生長速度較慢的原生動物和後生動物將佔優勢,以實現捕食和減少細菌污泥的目的。
圖2-1、實驗流程圖
通過表2-1所示的工廠廢水分析表可知,廢水的 COD 濃度為 3360 mg/L,IPA 濃度為 950 mg/L。IPA 的分子量為 60.1,其氧化方程式為 C₃H₈O + O₃ (氧化) → 3CO₂ + 4H₂O。由此可計算出 IPA 含有的 COD 濃度為 IPA×(16×9)/60.1 = 2640 mg/L。進而可推算出 IPA 占總體 COD的80%,由於剩餘 20% 的 COD 濃度成分不明,後續需要進行廢水的可生化降解性能的確認。
表2-2為五日的生化需氧量試驗前後,生物降解後的水質分析值。通過生化降解試驗的水質資料可知,最終 COD 濃度為210 mg/L,COD 去除率達到 93.75%。由此確認了工廠廢水具有良好的可生化分解性能,確保了後續試驗的可行性。
表2-1、工廠的廢水水質
表2-2、五日生化需氧量試驗前後的水質
三、結果與討論
3.1 MBBR串聯A & B槽負荷比 85% : 15%的通水試驗結果
通過手動設定 A 槽與 B 槽的負荷比為 85% : 15%,並在不同負荷條件下進行通水試驗。得出的表3-1 試驗結果顯示MBBR的總體COD去除率平均為95%,然而氨氮濃度幾乎沒有變化。依據廢水質分析,在 COD / BOD = 3,360 / 2,000 = 1.68 倍的情況下,換算實際流入的氨氮濃度,推算出B槽內碳氮比 BOD / TN > 5,導致硝化反應出現障礙。
表3-1、串聯 A & B 槽負荷比 85% : 15%的試驗結果
3.2最佳化負荷之定性評估法
定性評估法中,採集MBBR後段B槽之載體,採集方法為每次負荷提升後,設定20天為微生物馴化期,其目的是讓微生物重新適應並穩定代謝。對於載體採集的判定標準,為目視泡沫減少及COD去除率連續7天達到95%以上。採集的載體使用相位差顯微鏡觀察不同負荷條件下的微生物相。纖毛蟲族群主要以捕食分散細菌為食,依據 Curds的相關研究(Curds;1969),纖毛蟲族群豐富度高的情況有助於提升生物污泥脫水率及出流水的澄清度。
透過表3-2顯微鏡觀測結果顯示,當MBBR總體負荷超過 4.5 kg-COD/m³/d時,指標性纖毛蟲及原(後)生動物族群的數量開始下降,這意味著捕食分散污泥的纖毛蟲數量減少。由此推測,剩餘污泥的脫水會變得較為困難,合理的負荷 應維持在 4.5 kg-COD/m³/d 以下為最佳。
表3-2、MBBR 雙槽串聯在不等負荷下微生物相的觀測結果
3.3最佳化負荷之定量評估法
定量評估法,採集MBBR後段B槽之污泥水,加入無機化學調理劑中含Al聚氯化鋁(PAC)及有機性陽離子高分子聚合物(polymer)進行污泥凝聚試驗(jar test) (黃志彬教授,2010),藉由吸附與電性中和兩種作用,使得懸浮的污泥顆粒相互聚集並形成大的膠羽而沉澱。觀測凝聚試驗後上澄液的透明度,並收集所有不同調理情形下產生的污泥餅樣本,並使用標準方法測試其固含量。試驗標準以污泥含水率低於85%判定最佳負荷的條件值。
通過表3-3凝聚試驗的結果顯示,當MBBR總體負荷高於4.5 kg-COD/m³/d時,上澄液逐漸呈現混濁狀,污泥亦難以控制在含水率於85%的範圍內。因此,可判斷總體容積負荷在4.5 kg-COD/m³/d以下為系統之最佳負荷條件。當負荷大於 4.5 kg-COD/m³/d時,推測微生物細胞的胞外聚合物(EPS)或分散細菌濃度變高,此時凝聚試驗所需的污泥無機凝集劑注入量也必須隨之增加。根據 Pauli 和 Viktoria (Paul,2014 )的研究,化學物質濃度對廢水中原生動物族群的影響顯示,水中含有某濃度化學成分時,會對水中微生物族群產生生物毒性,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因此,半導體工廠廢水中的化學濃度過高,可能抑制了試驗機生物槽內微生物的生長代謝。
表3-3、MBBR 雙槽串聯在不等負荷下剩餘污泥脫水率之測試
3.4 MBBR雙槽串聯與傳統生物處理法設計參數的比較
MBBR雙槽串聯實驗的最佳化負荷條件與傳統活性污泥法的負荷設計參數進行比較,如表3-4, 表中參考文獻的BOD負荷 x 1.68轉換為COD負荷後計入,由於MBBR載體表面積上生物膜蓄積了相對較多的污泥質量濃度(MLSS),因此在相同負荷條件下,流動床生物槽的體積比傳統活性污泥法小。MBBR載體上MLSS的蓄積與載體的比表面積成正比。原則上,選用高比表面積的載體可以減少生物槽的體積,但也必須考慮載體的採購成本,以達到合理的建設成本。
表3-4、MBBR雙槽串聯與傳統生物處理法的設計參數的差異
四、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4.2 建議
本試驗期間未能有充足時間針對MBBR在不同負荷條件下污泥的產率展開測量與研究,這無疑是本次試驗的一大遺憾。期待未來能對這一缺憾部分予以補充完善,從而使該領域的研究更加全面、深入。
五、參考文獻
空污訓練
問題1:廢棄物焚化爐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中,粒狀物、硫氧化物等污染物需以多少含氧率進行校正?(1)6% (2) 10% (3)11% (4)15%
解答:
廢水訓練
問題2:容易出現堵塞現象的污泥脫水機是?(1)壓濾式脫水機(2)帶濾式脫水機(3)板框式脫水機(4)離心式脫水機
解答:
廢棄物訓練
問題3:下列何者非加溫乾燥脫水方式?(1)對流(2)傳導(3)吸收(4)輻射
解答:
※環保專責及技術人員訓練開班日期及班期聯絡人請逕至以下開班資訊網頁查詢https://record.moenv.gov.tw/NERAWEB/Voucher/wFrmRecent.aspx
*報名資格請參考:「環境保護專責及技術人員訓練管理辦法」
https://oaout.moenv.gov.tw/law/LawContent.aspx?id=GL0060546
環保證照訓練開班查詢
※環境教育訓練/研習開班日期及班期聯絡人請逕至以下開班資訊網頁查詢
環境教育認證系統-認證課程查詢:
https://neecs.moenv.gov.tw/Home/EPTIClassQuery/Certification
環境教育認證課程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