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人 : 陳麗貞        編輯 : 環訓所電子報編輯小組        出刊日期 : 民國106年3月5日
 

「遺址與環境論壇」環境教育對話平台在臺南 開放報名
  /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臺南古稱南瀛,自古以來就是多族群往來交流之地,具有豐富考古遺址與文化素材,這些珍貴資源記錄了先民的日常生活與在地歷史脈絡;隨著考古學者的發掘研究,發現過去的生活環境元素,並逐漸呈現在世人眼前。

        環境的範圍可界定為三類:自然環境、人為環境以及人的環境(參照環境基本法第2條),而文化保存是我國環境教育認證的八大環境教育專業中的一項(參照環境教育認證及管理辦法第3條)。

        環境教育是「瞭解個人及社會與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增進全民培養環境倫理與責任,進而維護環境生態平衡、尊重生命、促進社會正義,培養環境公民與環境學習社群,以達到永續發展」(參照環境教育法第1條)。因此,對文化保存的重視與環境關懷,探討文化保存與自然環境、文化保存與人為環境、文化保存與人的環境之間的關係,以深化文化保存與環境的關聯,自屬重要。

        考古遺址蘊含長時間人類文化發展過程,敘述人類與土地之間密切且複雜的關聯,保存文字紀錄不及的訊息,對於文化保存與環境教育,具有特殊的意義。

考古遺址蘊含長時間人類文化發展過程(引用劉益昌所長演講資料)

        考古遺址雖是珍貴的文化資產,但易受自然與人為破壞,在研究與保護工作上,皆需公眾的支持;而公眾的支持,來自民眾對考古遺址與環境關聯的認識、了解。

        為此,臺南市文化資產處(簡稱:臺南市文資處)特委託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簡稱:環品會),規劃於106年3月10日(星期五)舉辦「遺址與環境論壇」。這是臺南市文資處新設之遺址環境教育對話平台ASEED(Archaeological Site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Dialogue)與環品會2014年設立之臺灣環境教育對話平台TEED(Taiwa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Dialogue)公、私部門創新環境教育平台的交流。

        論壇活動包含1場主題演講,以及「遺址中的環境」、「遺址、開發、文資法」、「臺南遺址與環境」三個單元的專題演講,總共11場的演講,將透過引言主持人對於各講題介紹和詢答,帶領民眾一起進入精彩的演講,分享遺址環境教育的理念與具體作為,共同探討遺址與環境對於現代社會的意義與對地方的永續價值。

105年論壇參與踴躍實況照片

        報名資訊請上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http://www.eqpf.org/news.aspx?dsn=941&nowPage=1


 
 
版權所有©201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保護人員訓練所 電話:03-4020789 地址:桃園市中壢區民族路三段260號5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