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木自然中心(IslandWood Nature Center,網址:http://www.islandwood.org/)位於美國華盛頓州Puget 海峽的Bainbridge Island南端,距西雅圖市區只需35分鐘船程,是一占地255公頃的自然教育中心,設施部份約有70,000平方英尺,因為具有多樣的課程與環境,讓島木自然中心與傳統的環境教育中心有很大的不同。
一、 島木成立發展起於戶外環境教育
Paul 和Debbi Brainerd夫婦1998年底購買了255公頃的土地,捐獻給一個新的非營利組織IslandWood,提議建造一個兒童戶外教育中心,傳授孩子們有關在地社區的自然與人文歷史。然後,執行為期兩年的研究,與超過2,500位社區居民、教育人員、藝術家、科學家、歷史學家、工藝家、文化團體,以及孩童們的討論,逐步形成建築物結構和戶外環境分區。另外Debbi也參訪了全美超過25個戶外教育設施,才逐步找出設施設計與課程軟體搭配的最佳模式;直到2002年,島木自然中心才正式成立。
島木的成立宗旨和教育目標像燈塔般,在各種策略選擇中提供重要的指引方向,以「森林裡的學校(A School in the Woods)」為標語;而「發展宗旨」是使學生(參與者)經由實際的野外探索,啟發學生能持續關懷自然環境和人類社會之間互動影響的意願。
教育目標則有下列幾點:
◎ 支持地方學校及教師,致力於增進學生學習。
◎ 協助學生瞭解他們本身的角色與居住社區之間的關係。
◎ 提供學生學習的場所,使學生探索和體驗戶外活動(包括不同的學習方式和興趣,並鼓勵持續的終身學習)。
◎ 藉由使學生瞭解行動可以使世界變得不同,促使學生成為有責任感的社區公民。
◎ 提供平時沒機會參與社區教育活動的學生和教師,體驗過夜型的戶外教學。
◎ 藉由舉辦精心設計過的校園活動,提供和社區連結的能源節約方式。
除了成為一個支持學校教育、社區連結等學習中心,也落實對弱勢家庭及學生的關照。成立之初發現在西雅圖較貧窮社區的孩子,約有一半未曾參加過住宿型的戶外教學課程,此研究結果也促成中心在教育目標中強調提供相對弱勢家庭學童的戶外參與機會。
二、 園區規劃與設施充滿巧思創意與環教精神
在初期的建築與設計的過程,就突破許多過往的傳統習慣,從全區規劃與建築設施的興建原則就可以看出一二:
◎ 謹慎選擇建築師
◎ 雇用當地工匠
◎ 採用孩童與社區提供的意見
◎ 減少對於土地的衝擊
◎ 重視LEEDS指標(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即綠建築)
「LEEDS指標」是定義高效能綠建築的市場導向式及自願性評估系統,由美國綠建築協會(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USGBC)制定,用以鼓勵永續性建築的發展與實行,是近年來國際間發展最快且使用最廣泛的綠建築評估認證系統。評估系統內容包括七大項建築對環境與健康的影響因子:永續性基地(Sustainable Site)、用水效率 (Water Efficiency)、能源與大氣環境 ( Energy & Atmosphere)、材料與資源(Materials & Resources)、室內環境品質 (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創新與設計過程 (Innovation &Design Process)以及區域性優惠得分(Regional Priority)等,並分為合格級、銀級、金級與白金級四個認證等級。
島木自然中心獲得了金級榮譽的認證,但他們更重視將想法付諸實行。例如「建築即教育」,境教的影響絕對不亞於身教或言教,因此也很重視環境美學及場域空間的形塑。在材質上也使用各種有益健康和永續的材質,強調各種能源的節約與再利用。舉例來說,水資源節約就採取各種實際的措施,例如設置雨水貯存槽,搭配節水設施及具教育意涵的設計等,都讓參與者身處在可以落實節約水環境的建築環境中身體力行,事半功倍。區內的設施,均以永續設計為主,其設計原則如下:
◎ 陽光草地與建築物朝向南,以獲得最充足的陽光,運用高性能窗戶有效進行熱能吸收並減少能量消耗。
◎ 建築用的混凝土包含50%飛灰,而飛灰是製煤過程的回收廢棄物。
◎ 以自然通風取代空調。建物的設計使用電腦模式控制窗戶開闔與可操作的天窗來獲得最大的空氣流通。
◎ 園區入口建築的地墊是以回收輪胎製成。
◎ 許多建築材料未作處理,期減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之使用與逸散。
◎ 屋頂雨水的回收用於園區植栽灌溉。
◎ 陽光草地所在地砍伐的木材用於戶外壁板和室內門窗框。
◎ 區內50%以上的木產品是經由FSC認證。(森林管理委員會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 簡稱FSC )
2006年參訪時,共有鷹巢館(Eagle nest)、昆蟲館(Invertebrate)及哺乳類館(Mammal)三棟木屋。木屋及內部裝潢設計都以使用者為本位,設計初期也邀請在地社區及學生共同參與。三棟木屋同時可容納160人,若依生活污水排放設施的處理能力來看,單日承載量約為170個學生。住宿空間及教學教室的設計特點為:
◎ 屋頂的太陽能熱水器加熱水,用在住宿空間的淋浴和洗手槽。
◎ 二樓地板使用軟木,軟木是可更新的資源,亦可吸收噪音。
◎ 臥室地毯材料是零頭布料和丟棄衣物,由在地社區婦女編織而成。
◎ 生活污水藉由人工濕地加以處理,減少環境負荷,也提供觀察植物進行水質淨化的機會。
◎ 交誼廳和閣樓的地板是以回收木料製成。
◎ 屋頂的太陽能光電板之發電,提供50%的照明和供電。
◎ 使用堆肥馬桶,減少用水量。
◎ 教室有可觀測能源使用的儀器,可讓學生監測能量和水的消耗量。
◎ 教室都有不同可更新地板材料,如:軟木、竹、回收橡膠和混凝土等。
◎ 教室工作枱面以不同的材質製成:如回收混凝土、回收優酪乳容器複合材料、大豆葵花子生物複合材料等。
◎ 廁所洗水枱面以回收優格容器製成。
|
|
人形廚餘秤重機-協助學生逐步減少用餐廚餘量 |
樹屋的設計也是參照小朋友的意見 |
在設施上各種大原則與小細節的用心,就足以給我們很重要的提醒,台灣過去在各種觀光遊憩或景點上的發展經費比重,往往是硬體重於軟體;而近年來,軟體優先(或重要)於硬體的聲音也不時耳聞,就像在硬體與軟體先後輕重之間不停來回擺盪。走一趟島木,我們見識到了什麼叫「境教」,身處在一個充滿美學、創意、實用、環保的環境中,關心起環境、個人和社區,似乎變得更簡單也更理所當然了,一改從事環境教育讓人有點沉重的印象。
有好硬體的規劃也要有完善的軟體互相搭配,我們下次再來談談島木自然中心的教育方案以及經營管理吧。
【
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 劉冠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