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期電子月刊
中華民國100年05月05日出版
 

小黑蚊防治

小黑蚊近年在全國許多地區造成危害,嚴重影響民眾生活品質,並成為發展觀光政策之負面因素。

   小黑蚊或俗稱「黑微仔」,學名為臺灣鋏蠓,屬於雙翅目蠓科的一種體型微小吸血昆蟲,雌性成蟲嗜吸人血,以中午至下午時段為吸血高峰,習性低飛,因此多叮人體小腿、手背、手肘等部位;叮咬後會產生奇癢、紅腫等症狀,嚴重者會產生過敏反應,但目前尚無傳播疾病的記載。

被小黑蚊叮的處理應避免搔抓,以清水輕輕沖洗患處、冰涼物輕觸被叮處、輕揉患處,並以白醋塗抹;嚴重反應則立即就醫。其幼蟲為陸生,主要取食藍綠藻與綠藻等藻類,而這些藻類多生長於潮濕的土壤表面,也就是常見的青苔。因此,阻斷小黑蚊成蟲及幼蟲的食物來源,為防治小黑蚊最根本的方法,主要手段包括「個人防護」避免被叮咬,以及「環境管理」清除青苔。

唯有加強對小黑蚊的認知,建立「以個人防護與環境管理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正確防治觀念,加上結合民眾及各級政府機關的力量,才能減低小黑蚊之危害,享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教務組楊東霖)

小黑蚊卵期約3-4天 ;幼蟲以藍綠藻、綠藻為主食約7-9天
 
小黑蚊成蟲及被叮咬後滿腳紅豆冰(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