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期電子月刊
中華民國98年12月13日出版
 

2009「哥本哈根氣候變遷高峰會議」登場

電影「2012」描述世界末日到來,海嘯淹沒喜馬拉雅山脈等等災難場景,如果地球暖化持續惡化,這些場景很可能成真,也正因為氣候變化議題刻不容緩,127日登場的哥本哈根氣候變遷高峰會議(Copenhagen climate change summit 2009),成為重要觀察指標。該會議架構可溯及1992年里約地球高峰會,旨在討論解決1997年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所設定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
       
哥本哈根氣候變遷高峰會議的正式名稱為COP15,全名為「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15屆締約方會議」(the 15th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COP) under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締結於1992年里約地球高峰會。
       
這次史上最大的氣候變遷高峰會議,將有192個國家的元首或代表、環境部長、外交官、環保專家、環保團體、記者等約1500人參加,試圖達成下列目標:

(一)工業化國家高企圖心的2020年溫室氣體減量目標

(二)主要開發中國家(如中國、印度)限制溫室氣體排放成長的計畫。

(三)富國資助窮國因應氣候變遷的清楚短程至長程計畫。

(四)一個管理和分配前述資金的架構。

        然而,專家分析指出,哥本哈根「氣候變遷高峰會議」的成效恐不如預期。有些議題如那些國家需要溫室氣體減量?減量的程度為何?將會是該會議的主要爭議,例如中國雖然已取代美國成為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但歷史排放量,美國遠大於中國,且每人的排放量僅有美國的四分之一,因此如美國、英國等高工業化國家,應分擔較高的溫室氣體減量比例。此外,因金融風暴的衝擊,富國資助窮國因應氣候變遷的清楚短程至長程計畫也會大受影響。

(研設組黃健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