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每日長達九成的時間待在室內,人們在密閉空間享受空調系統帶來的舒適便利之餘,「病態建築物症候群」(Sick Building
Syndrome, SBS)也應運而生。世界衛生組織(WHO)於1982年將「病態建築物症候群」定義為:「凡因建築物內空氣污染導致人體異常症狀,如神經毒性症狀(含眼、鼻、喉頭感到刺激等),不好的味道,氣喘發作等」。
室內空氣品質對於經常在室內的兒童、孕婦、老人和慢性病人更是特別重要,因為兒童的身體正在成長中,呼吸量與體重的比例較成年人高50%;再加上兒童有80%以上的時間是生活在室內,因此兒童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室內空氣污染的危害。WHO的研究指出,因為室內空氣污染而死於氣喘的人,全球每年有10萬人,其中35%為兒童。
室內空氣品質的改善除了以物理性或化學性的方法外,最自然的方式為進行植栽淨化空氣。為此,環保署與台灣大學合作研究台灣常見50種室內植栽植物滯塵能力、吸收室內二氧化碳的能力(如下圖),以及維護管理方法等,並編撰「淨化室內空氣之植物應用及管理手冊」電子書。民眾可參考本書並依據植栽之空氣淨化能力、維護管理,及審美等各方面需求,選用適合居家環境之植栽,一同為維護室內空氣品質而努力。(電子
書下載網址http://www.indoorair.org.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