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是由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所傳播的病媒傳染病,成蚊叮咬登革熱病人後,帶著登革熱病毒再去叮咬健康的人,就會將登革熱傳給被叮咬的人。近來環保署與衛生署於業務上攜手防治登革熱,除現有之科學儀器及藥物防治外,本文提供另一自然食物鏈模式,既可達到生態環保,又可作為防治登革熱之參考。
提到蝙蝠,許多人對牠陌生甚至感到害怕,也許受西方恐怖電影、吸血鬼傳說的影響,許多人卻忘記蝙蝠曾是我國文化中吉祥的動物之一,舉凡廟宇、宅第的裝飾,或者祝詞用語取其「蝠」字,如「五福臨門」、「迎春納福」、「福如東海」、「天官賜福」等,都說明蝙蝠是好的生物。
其實蝙蝠是以蚊子等小昆蟲為主食,曾有生態學者作過統計,1隻蝙蝠一個晚上約可吃1,000隻蚊子,這比任何化學除蟲藥劑更有效率,且不用插電,真正能達到節能又環保。而要如何計算1隻蝙蝠吃幾隻蚊子,就是算牠肚子裡的蚊子眼睛,因為蚊子的眼睛不好消化,每2個眼睛就是1隻蚊子的滅亡。
桃園縣復興鄉東側的五寮溪溪谷間,於民國20年被發現居有大量蝙蝠而得名
,當時蝙蝠生長在崖壁間,蝙蝠洞的外觀像是蚌殼張開的大蛤蜊,洞內則呈半月形,可容納近300人。近來太多人慕名而來,驚擾蝙蝠生活,蝙蝠紛紛遷移它處已不見當年盛況。希望此現象可以發人省思,讓人們更加懂得愛護環保及珍惜美麗的自然生態。
(桃園縣警察局副隊長盧昱嘉)
|